有情,有趣
——简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
摘要: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优质的幼儿园课程应将“游戏精神”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将教学与游戏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快乐发展。此外,游戏也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大保证。在幼儿学习期间,游戏是幼儿动静交替的一个过程,可以让幼儿在学习期间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背景 幼儿园 集体教学
前言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来已久,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多,正是这些研究成果的面世,让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游戏化教学期间,直接联想到游戏化教学的层面。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提升自身在幼儿游戏精神中的认识程度,对幼儿游戏存在的教育价值进行把握,进一步明确好幼儿园当中游戏和课程之间存在的关系,对幼儿课程游戏化理念进行掌握,积极转变对于游戏、课程以及幼儿之间关系的看法,进而形成更加具备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幼儿课程观、幼儿观以及游戏观。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
在幼儿园教学期间采取课程游戏化措施不仅仅符合如今幼儿的形象思维认知特征,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幼儿智力情况的发育。所以,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多采取游戏的方式,在对幼儿天性进行释放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从而有效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理念,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此外,幼儿教师可以采取特殊游戏活动来对游戏环境进行构建,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活动体验,让幼儿能够在游戏当中发现不同的问题,对具体需求进行探知,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浮与沉”的教学中,可以显著采取引入问题的方式来对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水具有浮力?在引入问题之后再结合教学目标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在试验游戏当中对不同物体浮沉情况进行探究,还可以让幼儿记录好实验结果,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的需要。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变的过程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性,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幼儿探索科学的能力和智力发展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科学活动参与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课程教学内在动机进行发展,充分体现游戏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创设有趣的游戏融合
在适用性中充分感受到教育性是幼儿最大的认知特征,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这一认知特点发展趋势充分符合。为幼儿构建游戏环境能够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激发,在教学中设置和幼儿生活相融合的游戏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日常生活当中的综合意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较为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可以代入其角色,积累生活常识。课程游戏化本质在于教学趣味性的突出,幼儿教师创建游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课程存在的可玩性。在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期间,幼儿教师可以积极融合两者,让幼儿能够在观察和发现期间逐渐形成综合性认识。在幼儿教育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并非是幼儿掌握知识的内容,而是需要让幼儿对知识性的内容进行掌握,对幼儿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综合认识以及具备想象力的意识以及能力。
三、开展自主的游戏探索
在如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时代背景之下,在课程中结合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期间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掌握,提升幼儿所掌握的知识,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期间充分感受到游戏存在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期间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课程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集体教学活动转变成为游戏活动,而是需要在教学基础之上将游戏活动进行融合,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1]。教师在确定好了教学活动主题时,所设置的可操作目标必须要对幼儿主体性进行体现。此外,教师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教学层次性以及递进性,让幼儿能够在游戏发现和交流期间进行自主性探索,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
四、游戏化课堂管理措施
(一)营造游戏氛围
幼儿教师在游戏化课堂期间必须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游戏氛围。在教学期间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代入自己进入教学情境当中,形成积极的和全面的游戏氛围,在游戏氛围当中完成游戏,提升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二)选择游戏材料
幼儿的年龄较小,面对很多事情时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教学期间必须要为幼儿选择适当的游戏材料,选择没有锋利角度的游戏材料,避免幼儿在游戏期间受到伤害。此外,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教学期间还可以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基础上再增强幼儿游戏参与感。
(三)注重游戏形式
在游戏化教学管理时游戏的形式也极为重要,在进行游戏开展期间幼儿教师切记不可选择具有伤害性和竞争性过强的游戏形式。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提升游戏形式当中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游戏参与的积极性。
(四)控制游戏时长
游戏化教学管理期间幼儿教师还需要对游戏时长进行控制,在游戏期间不可时间过长,导致幼儿过于投入其中,无法立刻抽离,回到课堂当中。游戏的时间也不宜过短过于,导致幼儿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
(五)尊重幼儿需求
在幼儿游戏化课堂管理期间幼儿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需求,让集体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需要,让集体教学活动充满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游戏是主导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充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对幼儿游戏活动功能以及性质进行理解,在游戏教学期间对游戏活动进行科学化设计,提升幼儿教育智力,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丽花. 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初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80.
作者:李卫卫
发表时间:2020.07 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
获奖时间:2020.1012 颁奖单位:教育学文摘编辑部
谈幼儿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摘要: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作为幼儿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幼儿进行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重视对幼儿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呵护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尝试运用多种培养方式,为幼儿做好榜样,让幼儿“从小、尽早”的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关键词:勤俭节约、幼儿教育、道德修养、行为习惯
前言:从大的方面而言,勤俭节约,可以节约地球资源,从而实现保护地球、资源长久持续利用,如粮食,树木、水等贴近生活的资源节约使用。而对于幼儿而言,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勤劳节俭的品质,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一、培养节约的意识
幼儿正处于接触外界事物的初期,模仿能力较强,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幼儿期又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因此此时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陪伴者、引导者,应利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目的的引导幼儿,逐步的了解节约的重要性,形成节约的意识,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如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美术活动中,纸张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材料,但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差、控制能力较弱,通常会用较大的纸做一个很小的手中作品,或是很小的图形等,很容易会出现浪费纸张的现象,导致纸张白白浪费掉,作为幼儿教师可抓住此教育契机,对幼儿节约意识进行培养。可通过互联网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纸张的来源是树木,而树木的生长周期需要时间,甚至如今有些树木正濒临灭绝,往后再也见不到了,让孩子明白节约纸张,就是保护树木,保护资源、保护大自然。从而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
二、建立规则、坚持贯彻
除了帮助幼儿形成节约的意识,还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规则,来巩固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其主动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幼儿是生活学习的主人,勤俭节约规则是幼儿自己商定的规则,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与支持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节俭表现及时记录与大家分享。班级的创设良好的节约氛围,久而久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节俭的习惯,让节俭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选择贴近生活的教育之源,循序渐进的进行节俭教育培养, 如在节约粮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中,鼓励幼儿做到爱惜粮食不浪费,在自主进餐时吃多少盛多少若能吃光自己餐盘中的食物,那么就会得到“爱惜粮食小达人”奖励,得到五次小奖励可以实现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通过小小的奖励唤起幼儿内心的节俭意识。如在开展“节约用纸”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合理使用纸张,正面用完可以用反面,见只剩下的边边角角还可以继续使用做装饰,尝试创新一些节约用纸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验方法。评选出“节约用纸小达人”,让勤俭节约的行为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
三、借助媒介,正面引导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勤俭节约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因此作为教师可寻找,适合幼儿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现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因此教师可借助媒介,正面引导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如通过互联网,播放一些现实中,频林灭绝的珍贵资源,或通过互联网,让幼儿去了解如食物从种植到饭桌上的复杂过程;纸张从树木到纸张之间的过程;植被被破坏导致的一些人为的灾难等。激发幼儿的忧患意识,让幼儿明白,有些资源一旦失去,就永远的失去了,从而明白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节约资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四、家园共育让勤俭节约之花盛开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因此除了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之外,还要通过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通过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明白班级近期开展“节约小达人”评选的活动,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事宜告知家长。例如:让幼儿每天在家中进行“节约小达人”打卡活动,在家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不浪费食物等,家长给幼儿打星,引导幼儿坚持打卡,争做“节俭小达人”。一周评选一次,将班级流动“节俭小达人”的小旗带回家一周以示鼓励。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氛围,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还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如何在活动中为幼儿做好榜样呢?如节约用纸:手工纸的二次使用,平时环境创设多下来的边边角角、彩色的碎纸,不随手丢掉,可以投放到幼儿的美工区,供幼儿手工时再次使用。如:节约用电,及时关灯,关空调;节约用笔,双头记号笔,一头没水,还可以用另外一头,等两头都没水了还可以投放到游戏区;水杯里的水要及时喝掉,倒多少喝多少,不随意浪费水。洗手时将水龙头开小一点,及时关闭水龙头,不让自来水白白的流掉。午餐时吃多少盛多少,节约粮食等等。
结语:勤俭节约本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正确引导幼儿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建立相关的规则制度;家园配合;发挥幼儿之间的效仿作用;开展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等。多维度,多途径,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邢.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学周刊,2019(07):169.
[3]]郝志敏.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才智,2015(02):143
[4]高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70.
[5]李莲花.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14):99-100.
作者:李卫卫
发表时间:2021.02 发表刊物:中学生导报 教学研究
获奖时间:2021.03 颁奖单位: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