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德育课程
四年级“博览馆群”之南通博物苑——推荐班级:四4、四6班
发布时间:2020-08-25 字体:[ ] 浏览次数:

江风海韵南通州,历史文化第一城。坐落在狼山脚下、濠滨之畔的南通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这里办教育、兴实业,开创了多个“中国第一”。作为南通人,新时代的我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应该深入了解家乡风貌,感受南通风情。这不,4月30日下午,朝晖小学四4班和四6班的孩子,一起走进了中国近代第一座民间博物苑——南通博物苑,在博物苑陆老师的带领下,追溯家乡的发展变迁。

陆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南通古代的民俗文化,参观张謇爷爷的故居,了解他在南通创办的近代教育和实业。当得知有那么多的第一是诞生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大家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创作盐画,把实盐当画笔,创作出代表南通文明的画作,黑白分明的线条勾勒出大家心中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参观过后,同学们这样说:

一进入大门,“江海古韵”四个大字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里是集江海文化、历史、自然文化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南通从海安青墩起就有了人类生活的足迹,我们从参观和学习中认识了许多出土的石器和锄具;认识了远古时代的床、椅子等家具,以及栩栩如生的古画、精妙绝伦的瓷器……       (四6  钱予涵)

整个参观让我对张謇伟大的一生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他所创造的许多“第一”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等,他一生共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真了不起。 (四6 陈心瑶)

一进博物馆,我们一边沿着弯曲的鹅卵石路行走,一边领略绿水盈盈,芳草萋萋,古树古木,葱茏的博物苑,感到十分新奇。苑内分布:有历史文化保护区,濠南别业故居区,库房封闭区和近年来建设的发展新区,是一座“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

“书生何时出门去,其余努力志四方”这是张謇诗中的一句话。他激励我们:要努力读书,要努力学习,要有远大理想,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一生。我们唯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同学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四6 陈寒)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这座有名的博物馆,聆听了南通的历史发展,才知道原来南通有这么多的故事。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了,用盐作画。我们先进行了分组,然后拿到了我们的画,看着它像一个建筑,我们要把它的空白处用胶水涂上去,再撒上盐即可。我们很快一窝蜂的围了上去,可是人太多了,我只好充当“后勤人员”,送盐、拿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个人都做的非常认真。经过大家努力合作,我们的画初步成型。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四4 赵浩辰)

盐画很难画,我们要在空白的地方涂满胶水,然后撒盐。涂上胶水就有巨大的困难,我们应该先涂胶水再撒盐,但是我们涂了胶水后,开始撒盐的过程里发现胶水沾不上盐。我们只好再涂一遍,但是胶水和盐一起被粘到我们的小刷子上,搞得一片狼藉,很乱。不过有老师的指点,我们很快就找到窍门,要把胶水涂抹均匀,然后轻轻地均匀撒盐,终于有了一点起色。       (四4  余达生)

我们用这一团团“雪花”,做出一幅房子图,在阳光下,精致的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个多么和谐、美丽的场面。开始撒盐了,有的同学大把大把的往上泼,有的同学小把小把的细细撒,有的同学在大把大把的撒着,仿佛在“天女散花”。我先用一把刷子,轻轻地拍着刚刚粘好的盐,把它们弄的平整一些,接着用小刷子刷着盐,把多余的盐刷掉,好等会再用。我小心翼翼地刷着、粘着,这难道不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力与如山不动的定力吗? (四4刘雨霏)

这次的游览,让大家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在心中暗暗立誓,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