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科活动
“三动”中立学,立学中生长
发布时间:2021-04-29 字体:[ ] 浏览次数: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寒风刺骨,冬雨绵绵,却抵挡不住崇川小数人研学的热情。为了践行南通课改新理念——“立学课堂”,20201125日下午,冯桂群名师工作室成员、通师一附教育集团各校教师代表、朝晖小学青培组全体数学教师、通大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系小教师范(定向)172班实习生、通师高专初教院数科系部分实习生等,共聚新桥小学,参加了冯桂群名师工作室“三动中立学、立学中成长”专题教研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幸邀请到崇川区名师培养导师团严清团长、崇川区名师导师团办公室的束必权主任、南通大学初等教育系朱水萍教授,新桥小学的沈建新校长等也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8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徐玲玲老师执教《可能性》一课,她以数学游戏为引,借力课前预学,让学生自然置身数学问题情境的中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觉经历“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使内隐的思维外化成可感的具体操作,顺利击破“可能性”一课潜在的认知误区,形成科学而清晰的数学认知。如:硬币被抛起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不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硬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会很接近。如果第一次硬币正面朝上,抛第二次时仍有两种可能,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每一次抛硬币都是独立的不确定事件。纵观全课,教者语言凝练、引导有方,学生思维敏捷、倾情投入,师生在“全员互动”中真正结为学习共同体,齐力创生了好玩、有趣又有价值的数学课堂。

沈建新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的《面积的变化》一课。教者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你能算出濠河风景区的实际面积吗?”自然导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探索出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初步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能力;然后又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充分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灵活解决课堂一开始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在首尾呼应中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又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还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课堂,体现了“课虽尽意无穷”的匠心独运。

姜小花老师执教《找规律》一课,她的课堂灵动而有深度。课堂伊始,姜老师通过猜拳激趣导入,孩子们兴趣盎然。在研究周期规律时,姜老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有效地开展了小组合作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出解决周期问题的数学模型。姜老师的练习设计新颖,有猜拳游戏的再思考,也有周期规律的再创造。姜老师很有亲和力,课堂驾驭能力强,整堂课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陆牡丹老师执教《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陆老师注重知识的正迁移,“温故知新”这一环节,为新知作了巧妙铺垫;她还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精心设计了添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题型,孩子们通过自主尝试、分享交流,得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内化了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理解,打造了自主学习的新格局。课堂上“挑战24点”的游戏,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点亮了计算课堂,也点亮了孩子的思维。

朱美芬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吨的认识》。这是一节有深度的先“备学”再“立学”的课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备学题,唤醒学生有关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从而发现、归纳、提出几个相应的数学问题。课中,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朱老师多次作为“听讲”的学生发言,并多次与学生一起参与体验。课尾,朱老师学生们展示一组节约资源方面的数据,并号召他们加入环保的行列,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家国情怀,达成了学科育人的目标。整堂课,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学会知识到学会思维,从着眼现在到放眼未来, 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生长。

朱之丽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课前,学生们进行了主动备学,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对新知的渴望走进课堂;课上,在动眼观察、动手折纸、动口表述、动耳倾听、动手书写的“全感协动”中,学生们对分数产生的关键要素、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等都有了特别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抽象的分数瞬间变得有趣、具体;同时,朱老师还巧妙地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感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的规律,以及渗透其间的函数思想和极限思想,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纵观全课,教者让孩子带着已有知识和问题而来,在探究、建构和应用后满载而归,使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薛建光老师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紧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学案,体现了“动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薛老师让学生们一个个都“玩”起来——将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沿课桌的直角边依次将数学书平移到课桌的右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在玩中进一步体验“平移是沿直线的运动,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又如:做一个小转盘,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继续旋转到指向C、指向D,在玩中自然内化“旋转是绕着一个点(或轴)的转动,旋转同样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薛老师教学语言精练、充满激情,对学生有亲和力;学生思维活跃、活动积极、活力四射,真正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成了学习的主人。

 鲁琳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观察物体》一课。课始,她精心安排合作小组的4人分别坐在4个方位,带领学生在对口令游戏中复习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之后通过观察小熊来设疑:老师看到的和你们的一样吗?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进入探究之旅。课中,让学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从前后左右4个方位观察小猴,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例题中给小猴拍照的位置,使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并能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在一次次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的眼、耳、手、口、身体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冯老师“三动”课堂中“全感协动”的理念,师生共同创生了一节生动又有趣的课堂。

展示课结束后,冯桂群、徐玲玲、张琴老师分别在相应教室组织评课或给听课老师作讲座。冯桂群老师以《建构数学三动课堂 让学生在“立学”中自主生长》为题作专题讲座,她结合《观察物体》、《认识吨》、《面积的变化》、《认识分数》等课例,详细阐述了“三动课堂”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成果,以及高效建构数学“三动”课堂的路径与策略。纵观当下的数学优课,很多老师都在有意无意间践行“全感协动”、“全员互动”、“全程跃动”的“三动”理念。冯老师期待着这样的课堂实践能由自发提升为自觉,并借助“三动”课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立学育人和立创达人的教育目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之后,参与活动的全体老师和通大、通师的部分实习生齐聚会议室,聆听了崇川区导师团专家们的点评和指示。崇川区名师导师团办公室束必权主任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全员互动,而不仅仅是学优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小组竞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精彩瞬间。他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坚持“学为中心、德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用更多富有生活化的例子引入新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南通大学初等教育系朱水萍教授勉励各位年轻老师及师范生们——学习是需要全方面进行的,只有拥抱课堂,接触实战资源,才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转化成为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最后,崇川区名师培养导师团严清团长,对今天的工作室活动进行总体点评。他指出,当下的教育目标定位——立德树人,对于“德”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学校德育工作,它不独立于学科教学之外。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德”,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欲望、坚韧意志和创新人格。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更应该关注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让“数德”的培养像播撒种子一样,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达成“立根之学”的旨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八位老师优秀课例的展示,导师团专家的悉心指导,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展翅翱翔不忘初心继续在专家引领潜心研修,怀揣立学课堂教育理念,在教学相长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推动课改朝纵深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