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科活动
优化“问·答”手段 培育核心素养 ——记崇川区名师培养共同体校园行暨“冯桂群名师工作室”数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08-12 字体:[ ] 浏览次数:

    放眼窗外,“吴中霜晚雪,初冬正佳时”,而在美丽的虹三校园里,初冬时节的阵阵寒意却阻挡不了老师们高涨的教研热情。11月28日下午,崇川区名师培养共同体校园行暨“冯桂群名师工作室”第20次数学研讨活动在虹桥三小隆重举行,崇川区名师导师团秘书长李济元主任,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顾新辉书记,冯桂群工作室成员,以及一附集团部分老师和南通高师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优化“提问·理答”手段,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八位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各显巧思,为大家呈现了八节精彩的课堂。

    鲁琳老师执教数学绘本故事《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通过巧妙地创设公主穿越规则之城并成功救出王子的曲折故事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规律、尽情地使用规律,并在画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悟规律美和秩序美,体悟渗透其间的人间温情,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张丽老师在执教《认识线段》一课时,让学生在“拉毛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找线段--数线段--折线段--画线段”等活动中进一步内化了有关线段的概念,培养了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路林熙老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一课,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体验和展示活动中,初步感悟几分之一的含义,掌握几分之一的读法、写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等,很好地落实了南通新课改的12字方针。

    白杨老师执教《会说话的百分数》一课时,围绕百分数的读法、写法、意义、用处等方面,引导学生在质疑与探究中展开课堂学习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巧妙地进行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等人文教育。

    姜小花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机器青蛙”眼睛里的程序,引出了字母式;再通过字母x和乘号的形状相似,引出字母式简写的必要性,并让孩子们在合作中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归纳出简写规则;最后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提升,再次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便、快捷等实用价值。

    陈莉莉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课初,创造性地将猜字谜和看图组词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课堂,并自然引入要研究的课题;课中,让学生在玩变角游戏中愉快而轻松地突破了学习难点;课末,通过说唱“儿歌”,让学生在反思和总结中对角有了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真正体验了数学学习的有意思和有意义。

    范雪梅老师执教《确定位置》一课,先通过交流“米奇位置“的不同说法,引出统一“定位标准”的必要性;之后,通过讨论“如何快速记录米老鼠的变化位置”,激发学生在求简中创造出“数对”,并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与实用性;最后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周婧老师执教的《认识11-20的数》一课,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中,虹桥三小的孩子们或静心倾听,或热烈地进行小组讨论,或踊跃地举手发言,或大方地上台展示与分享;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全情投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站在了课堂正中央。课上,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最大的遗憾是,课快要结束了,您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呢?……孩子们的风采、自信与成长,让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们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课后,大家齐聚报告厅,聆听冯桂群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冯老师围绕主题中的两个关键词“提问”和“理答”,结合8节公开课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如何优化“提问·理答”手段,使学生有问能答、有问会答、有问活答,从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冯老师还结合“十二字”“十二条”的内容,分享了自己建构“数学三动课堂”的研究成果。她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厚度,引发在座老师无穷的思考。

    崇川区冯桂群名师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来,领衔人及成员们始终不忘初心,潜心教研。此次研讨,既是对落实南通新课改12字12条的积极响应,也是市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理答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更是“数学三动课堂——指向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的再出发!相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附集团的师生们定将在优化的数学课堂中共生共长,共同书写崇川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