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
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的,其类型属于直线型、单一型。因此,他们的行动也带有简单盲目的随意性。他们对于行为正确与否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朦胧状态。对了,不知为什么对,错了,不知为什么错。甚至错了,还以为做对了而得意洋洋。当幼儿教师指出其行为的错误和危害的时候,他会感到不安、惶惑,以至不承认错误,隐瞒错误,或者推卸责任。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对待他们行为中的缺点,要运用“诱导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没有成型的公式可言,只有根据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为加以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此事也并不是没有一点规律可循,根据幼儿心理活动状况,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应首先坚持以下几点:弄清事实。幼儿不论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进行批评。首先要问清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然后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做,既能弄清事实,幼儿也容易明白是非,承认错误。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使孩子感到教育者是可以接近的“好人”,不是恶意的惩罚者。有了这种前提,孩子才能有耐心地回顾自身行为的情祝,才能诚心地听取教育。
幼儿不论做错了什么事情,对其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什么是对的,应该如何做,少讲“不准”、“不许”、“不对”之类的限制词。如,原定今天带孩子去玩滑滑梯,但天下雨了,老师一开口就说:“不去了!”孩子们会很失望。如果先让他看看外面人们在雨地上行走的情景,再劝告他:“下雨了,我们出不去,滑滑梯上也全是水。你会用积木搭滑滑梯吗?等不下雨的时候我们再出去玩吧!”这样孩子的兴趣转移了,教师的主张也被愉快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