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育随笔
小荷悦读:遇见·感悟·成长——“小荷有声”青 训营之“陶行知教育名著名篇”读书感悟(一)
发布时间:2024-03-21 字体:[ ] 浏览次数:

陈洋:

假期中,我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汇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动容,给我启示。

作为教师,对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后进生”视为“朽木”,伤其自尊。

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做事能力,教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深邃,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汲取。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学习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努力自我提升,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陶行知教育文集》阅读感悟


image.png

高舒洁:

历史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为教育学家们所争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乃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源头,他在著作中阐述了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细读其文,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重视“行”,对今天的教育而言,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的,当今教育仍是如此,学生主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在行动中存疑,动脑动手、知行合一,有益于创造力的培养。

陶行知强调,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他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进行教育的过程。因此,教育不应该被局限在学校课堂中,而应贯穿于日常生活。

陶行知也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一刀切,而应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和环境。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陶行知还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应该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呼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认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生的修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阅读感悟


image.png

潘昕莹:

为人师易,为众人良师难。时代浪潮滚滚袭来,新课标和教材接踵颁布革新,作为青年老师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一亩园地,如何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百花园”……这些困惑宛如星星点点,闪烁在晴空,耀眼在夜幕,等待着智者跋涉,勇者攀登,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夺目的辉煌。

寒假读了《陶行知文集》,我心中逐渐明朗起来。在美丽的百花园里,班级规则就好像一圈柔软的矮篱笆,花需要它支撑自己度过偏差叛逆的风暴,园丁需要它来帮助花儿向上茁壮成长。班级风气则好似一团清新的空气,芬芳的花儿们献出自己的香,园丁灵敏地寻觅,将宜人的馥郁轻缓地围绕着稚嫩的花儿们。清冽的水,锋利的剪,园丁携带着它们穿越在花儿们中间,及时地赠予甘霖的奖励,迅速地给予苦痛的惩罚,而回应柔情目光,温情爱抚的是让人爱的花朵,惹人喜的花香。面对这一方天地,园丁需要翻掘土地,泼洒清水,修剪枝丫,对园地内所有的资源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让百花绽放,春意满园。

那么,百花园里谁才是真正的“主人”?有人说是“园丁”,有人说是“花”。我认为都不是,更像是谁也离不开谁,缺一不可,最为关键的是别忽略了大地和天空。同样,教与学的展开,不仅需要师生参与,还需要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走进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不仅需要紧密合作,更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长路漫漫需要永不停止的步伐履履,花园婷婷需要永不停歇的耕耘垦垦,前程灿灿需要永不停滞的奋斗孜孜。因此,学海无涯,身为园丁的我们当怀揣信念,循此苦旅,穿越逆境,终会离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更近。

——《陶行知文集》阅读感悟

image.png

王 银:

寒假里,我阅读了《生活即教育》,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大学时期,我就已浅显地了解了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受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影响,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这一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教育,促进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更是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儿童应该通过日常生活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在教室里接受教育。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生活教育体现的淋漓尽致,网络、博物馆、社区、游学等等都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这样的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像网络、博物馆等这样的方式也体现了社会即学校这一点,教育不单单只有学校,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应当有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有帮助,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一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学做合一即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将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种能力是适应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十分重要的能力。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他的生活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多元化、个性化、实践性和创新性等方面不谋而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我们之后努力的方向。

——《生活即教育》阅读感悟


image.png

吴嘉琪:

今年寒假,我认真阅读了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一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触颇深,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同志曾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教育,这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其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还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地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进行成功的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阅读感悟


image.png

张林敏:

利用寒假时光,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阅读此书,让我收获颇多,也深知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陶行知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一定要真诚、热情,具备奉献精神。学生需要我们教师的“五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关心照顾孩子,用信心鼓励孩子,用细心观察孩子。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也让我读了又读: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先生的教育思想让身为教师的我们受用一生,我们需认真领悟与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

——《陶行知文集》阅读感悟


image.png

仰永丽: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探讨了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

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育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索和质疑。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深有感触的是书中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往往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则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中还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现实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教育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则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素质。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更好的人际关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远远超过了简单的传授知识。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将学生作为主体,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并提供实践机会和合作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的本质》阅读感悟


image.png

史歆悦: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这本书中,陶行知以儿童成长和教育为主题,分享了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观点。

首先,书中强调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陶行知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里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把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他提倡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参与实践来培养孩子们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他强调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

其次,陶行知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他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方法,鼓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认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教育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和潜能。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人格的人。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主张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智慧的社会人才。

通过阅读《生活即教育》,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理念所打动。他的观点不只适用于儿童教育,也对所有人的成长和教育都有启发意义。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了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自己和他人的启示。

——《生活即教育》阅读感悟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