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我校新进教师也是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姜鑫瑶和三(6)班的孩子们在四楼录播教室执教亮相课《我的情绪我做主》。邹一军校长、张建伟副校长、德育处陈小凡副主任及我校兼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军老师专程到场,和各班班主任一起认真聆听、记录。现场教研气氛浓厚。
本节课,姜老师从“游戏热身,揭示课题——观赏动漫,初探情绪——分享体验,调控情绪——交流感悟,拓展延伸”等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课前,姜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心灵约定”:保守秘密、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合作互助。这一新颖的开场白,让姜老师、同学和在场的听课老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课产生期待,也为学生开放心态、真实呈现自我搭建了平台。
课始,姜老师通过游戏“雨点变奏曲”营造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在“初探情绪”环节,姜老师先出示“天气预报晴雨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情绪。生动、形象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明白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在一天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会有变化。接着,姜老师引领学生观看动画《树干上的钉子》,让学生在观察他人行为和理性思辩中感受情绪控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分组交流自己的情绪小故事,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进行分类。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调控情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作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姜老师虚心向德育处领导、师傅、年级组班主任老师请教,课间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以实际结合理论的方式探究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德育处领导、师傅和三年级班主任的关心指导下多次试教、修改教案。为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姜老师还结合听课老师们的建议,从“学习和生活”这两个方面准备了多个话题情境。课上,姜老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是怎样处理消极情绪的?同学们纷纷献出了自己的小妙招,接着她从所准备的话题中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1、有一个小朋友早上总是赖床,他的妈妈就吼他。他会有怎样的情绪?该怎么解决呢?”“2、课间,你正在写作业,有同学碰了你的胳膊,你的本子上划了深深的一道痕……”这样的话题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现场讨论非常热烈。还有的同学当堂表示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并承诺自己以后要学会包容和道歉。
作为一名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姜老师不仅教给学生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而且给予学生充分关怀。课中相机引导学生:积极情绪,要跟家人、好朋友分享,把快乐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也可以写成日记收藏起来。面对消极情绪要冷静,可以深呼吸,可以换位思考,还通过可以听歌、读书和运动来转移注意力。如果想宣泄,不能伤害自己和他人。在场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变化,同学们也一定会有自己不会解决又挥之不去的烦恼,姜老师特别强调:有好消息要跟爸爸妈妈分享,有解决不了的烦恼也要勇敢地向自己最亲的人——爸爸妈妈倾诉,还可以把自己的烦恼投进姜老师的“爱心信箱”。
课后,邹校长、张校长、陈主任、张老师充分肯定了姜老师的设计理念,认为姜老师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对全体学生,大胆创设游戏等活动情境,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向姜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并提出殷切希望。
我校一直倡导“幸福教育”。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之一就是心灵的平静。我校一直重视提升师生的“幸福感”,重视师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我校“七彩阳光”校园广播站“文明小天使”栏目,每周由文明小天使通过宣讲,传递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通过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调节情绪、调整关系,实现自我成长。
学会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当的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愿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情绪,与幸福同行。
图文:蒋建琴
审核: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