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修在线
大班域游戏——“好好医院”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1 字体:[ ] 浏览次数:

大班域游戏——“好好医院”案例分析

南通市幸福新城幼儿园   申晨

一、游戏来源:

近年来,在以安吉提出“放手游戏,回归儿童本真”的共识理念冲击下,在历经了20余年游戏研究之路的我们,也推进到“追随儿童,无为而治”的游戏变革中。倡导以“以儿童为中心,顺应自然,既不要用主观去干涉儿童的游戏,又要充分把握儿童的发展规律,顺应趋势,推动儿童的发展达成师幼同频共振的双向助推。既体现更高级的无为,又达到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打破固有的区域设置,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多种类的材料宝库,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在教室内选择任意地方,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将游戏自主权真正的还给孩子。

教室里的自由区,就这样成为幼儿的创想之地。小医院这个主题就是在大班寝室内一个自由区里生发的,孩子们起名叫"好好医院",就是什么病到了这里,都会治好的。虽空间不大仅利用了寝室的一角,但却已经持续了四天,孩子们对游戏的热衷深深的吸引了我,今天我再次走近了他们的“好好医院”。

二、预期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投放

1.医生、护士服装。

2.医疗器材的仿真玩具、药盒。

3.病床

四、游戏玩法:

幼儿模仿医生和护士的语言和行为,反映出医生的工作职责。

五、游戏观察一:

游戏开始了,两名幼儿走进“好好医院”,佳佳把上次游戏中幼儿版的人体穴位按摩图贴在寝室过道的墙面上,营造了一个医院的环境。丁丁从材料库里取出一盒玩具诊疗器材放到“好好医院”。然后拉开一张床做病床,一把椅子做医生的“诊疗台”。环境收拾妥当,她们耳语了几声,确定了丁丁当医生,佳佳当护士。“医生”戴上帽子,“护士”穿上衣服开始了接待病人。这时来了一个病号,“护士”热情的接待,耐心的询问“病人”:“你要挂什么号?哪里不舒服?”而医生则开始接待一个骨头受伤的幼儿,并很快的在一张纸上绘画,为骨伤的幼儿拍好片子做好了诊疗方案。

“医生”拿着诊疗单,满脸自豪的与我分享:“我给冬冬拍片子,发现冬冬胳膊上骨头坏了,大骨头碎了一块,这样我给他接骨,接好了他才可以活动。”我欣喜的看着丁丁说:“你真是一个专业的医生,你的治疗报告做的既清晰又快速,我一眼就能看出你检查后发现冬冬胳骨折的地方和你要做的治疗,真是太厉害了。”“医生”听到我的夸赞,非常开心,赶忙去寻找刚才的病人,给他送诊疗方案。

图片1.png

六、分析:

1.自主的游戏理念,开放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游戏创想。

开放的游戏环境,推动了幼儿的自主性,自主规划场地,布置环境,协商分配角色。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氛围中,自发游戏行为,投入到“医生”、“护士”的角色中。

2.用图画来写病历,体现幼儿较高的表达事物的水平。

丁丁的绘画病历,图符记录简单明了,思路清断,逻辑性强,通过图示梳理,也呈现出他对接骨经验的丰富。

3.欣喜回应,为后续表征行为的推进奠定基础。

面对幼儿自豪的分享,教师所表现出的欣喜状态给予孩子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获得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后,具体的评价又帮助让孩子们进一步明断,绘画病历在游戏中的意义。

活动材料调整:出示医疗器械,引导幼儿具体使用器械,组织幼儿讨论医院里医生的职责,护士的职责。请个别幼儿演示使用器械的正确,并用职业性的语言来招呼病人。(礼貌语言、帽子、针、药品等)

七、推进策略:

1.居于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不够,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

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取决于已有的经验,应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医院,增加感性认识,不仅知道医院是干什么?还知道医生及其工作。

3.游戏的评价要看幼儿的现有水平,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些生活的理解还不全面或无认识,则应在经验的丰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让幼儿表现。

4.如果幼儿有经验而不知如一表现或不注意表现,教师可启发引导,如设计提问,创设的情景等。

八、游戏观察二 :

很快“好好医院”里又来了一个病号,一个即将要生孩子的“孕妇”,着急的和“护士”说了声:“我爱生了。”就快速的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医生”赶忙诊疗,趴下和她悄声的商量了一会,说:“你需要开刀!”就忙着从急救箱里找出一个粉色的小刀,在“孕妇”肚子上竖着拉了一下,“孕妇”很配合的拉开背心。看着空空的肚子,“医生”说:“怎么没有孩子啊?你生了个什么?”“孕妇”坐起来,想了想说:“那你等我一会,我一会再过来生。”说着,跑到装扮区,拿了一条丝巾,塞到肚子里,又跑回小医院躺下说:“这回可以生了。”“医生”又用手中小刀在“孕妇”肚子上拉了一下,“孕妇”配合的拉开拉链,随之一个绿色的丝巾团呈现出来,“孕妇”开心的拉出丝巾,大声说“我的孩子生出来了,看看,她多调皮!”她抖动看手中的丝巾,一脸欣喜的样子,瞬间气氛活跃起来。这时,又来了个“男孕妇”,也嚷嚷着快要生了,说着就躺在“病床上”,突然音乐响起,“医生”和“护士”开始了忙碌的收整,躺在病床上的男孩慢慢起身,遗憾的说:“今天生不了了。”带着不舍,幼儿的游戏活动结束了。

图片2.png

九、分析:

1.生活经历引发游戏情节。

时下很多家庭进入二胎时代,作为家中的老大,亲历着妈妈怀孕的过程,也好奇打探过妈妈生产的样子。所以,已知经验的积累在游戏中得以很好的再现,把生孩子的过程。展现的惟妙惟肖,既解决了医生的疑问,又使游戏充满乐趣。

2.材料巧用引发游戏创想。

孩子们巧妙的借助服饰再现生活,背心拉链的巧用,丝巾代替婴儿,想象力丰富,以物代物能力强。选用的这条丝巾,又是孩子去装扮区寻找的,充分的呈现出开放。空间材料的有效支持,打破了区域界限,将材料去标配,去标签、去成人化,为幼儿的创想游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更在材料替代中很奸的解决问题。

十、环境材料调整:

1.游戏中时间的弹性化管理。

嘎然而止的游戏,给投入其中的孩子留下了遗憾。看着孩子失望的表情,我反思到游戏的结束不应该是规范统一的,应该给幼儿一定的弹性,可以视幼儿的游戏需要,延长相应的时间,支持幼儿将感兴趣的事做完,将游戏的自主权真正的还给孩子们。

2.游戏中问题的持续性保究。

游戏中出现了男孩生孩子的情境,处于好奇孩子沉漫在快乐的模仿中,而脱离了真实的生活。伴随着医生的疑惑,我将利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将问题抛出,引发幼儿思考,男孩子可以生孩子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看法,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下一步的游戏意愿。同时,也将会根据幼儿的兴意,鼓动她们采用调查的方式,生发有意义的探究课程,拓展更多关于生命教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