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月7日下午,张謇一小教育集团开展五年级《圆的面积》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五里树小学担任主备,五年级数学教师线上齐聚一堂,共研共思,以课例为载体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策略。
五里树小学郭彤老师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量感与推理意识”为目标,分享了《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摆等操作活动,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借助几何直观理解公式推导过程。课堂上,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直观呈现“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帮助学生突破“极限逼近”的理解难点。同时,通过自觉先学单,从基础操作到公式推导,再到解决实际问题,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研讨环节中,各校教师积极评课,共话教学智慧。
张謇一小王秀秀老师:圆的面积问题应该是孩子第一次用极限方法处理的数学问题。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最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到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而接下来的怎样让剪拼出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对研究圆的面积很茫然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我们在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平行四边形割拼成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再现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这样,既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围成的图形)有机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唐闸小学唐梦老师: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不仅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面积计算的开端,也为后续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了基础。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和计算验证,自主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并强调“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秀市北小学魏新悦老师:本节课安排的两个活动,一是用方格纸(面积单位)去量圆的面积,得到圆的面积的近似值,即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二是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即S=πr。这两个活动,实质上都是求圆的内部含有的面积单位的个数,只不过一个是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一个是算面积单位的个数。而这又与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感悟面积度量的本质,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
天生港小学吴萌萌老师:在公式推导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动态课件直观呈现圆从8等份逐步分割至128等份、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配合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将抽象的"化曲为直"过程具象化。这种"观察—操作—推理"的探究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逻辑,更有效培养了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创设的"圆形花坛铺设草坪""圆形餐桌玻璃定制"等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以“共研、共享、共进”为目标,通过主备展示、互动评课、策略优化,不仅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标“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要求的理解,更拓宽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实践路径。
报道:郭彤
初审:管勤燕
复审:周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