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启智程,教研扬帆激新思!为积极响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号召,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激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无限潜能,并精进教师的教学技艺与专业底蕴。3月7日上午,张謇一小教育集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学科云端集体备课。本次活动由五里树小学主备,引领智慧碰撞,共绘教育新篇章。
活动伊始,五里树小学的李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谁落得慢》这一课的备课思路。李老师首先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接着,她围绕“物体下落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展开探究,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做中学”的理念。李老师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从了解到掌握最后深入层层递进,巧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较好地将生活现象转化为科学问题。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方觉左右为师。接着集团各学校立足这堂课,依次对李老师的这堂课进行点评。
【顾亮】
看到这个课题立刻想到以前语文还是作文课有个内容叫:护蛋行动,大概意思是从三楼把一颗蛋扔下,怎么保证蛋壳不碎。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本课也一样,首先是给出一个命题:谁降落得最慢引出降落伞,让学生大胆猜猜;然后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随后是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最后是总结归纳出结果:降落得快慢和降落伞的伞面材质、面积等有关。这也为后一个活动制作降落伞做铺垫。不过本课堂如果要考虑实际上课的效果,还是要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组织,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如何分组实验,加上本堂课其实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地方还是有难度的,所以设计活动步骤的时候还是要精细一些。
【天生港小学·汤鹤立】
李老师在《谁落得慢》这节综合实践课上,展现了卓越的备课能力和精妙的环节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趣味实验与引导:通过设计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这一过程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课堂互动设计:李老师在课堂互动方面可谓匠心独运。精巧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有序。学生们在互动中充分交流想法、勇敢探索问题,展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实践与知识获取:李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获取知识,营造了充满探索乐趣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索中不断进步。综合实践课程的魅力:李老师的这节课完美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独特魅力。她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综合能力。综上所述,李老师的备课思路清晰且富有创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深度的学习环境。
【张謇一小·孙文文】
本节课李老师从创设情境开始讲解,介绍了如何利用绳子翻出降落伞,然后分析降落伞的组成部分以及学习降落伞的有关故事,学习先人的不断钻研、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最后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数据,最后总结出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对于控制变量实验的初始探究,是学生对于科学的判断事物原理的启蒙。
要上好这节课,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领学生制作降落伞,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利用动手操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逐步渗透降落伞这一物品的来源以及使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先人的伟大思想,也就是将本节课的前三个板块结合起来教学。比较困难的一点就是第四个板块,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进行简单的实验,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不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伞面面积对降落速度的影响,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实验结论。我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教师的适时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启秀市北·王滕】
我认为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呈现三大亮点:一是科学思维的渐进式培养。教师以"实验-观察-记录-分析"为主线,通过三次递进实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分组实验时,教师采用"半开放式"指导策略,既给予材料选择自由度,又通过"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保证实验公平"等提问启发思考。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跨学科融合的自然渗透。实验记录环节融入数学统计方法,数据分析时联系生活实例(如降落伞原理),拓展了课程的实践价值。我认为在个别小组存在变量控制不严谨的情况,建议教师可增设"实验方案论证会"环节,通过组间互评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品质。总体而言,本节课较好达成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是教学智慧的交融与激荡,更是对综合实践课程内涵的一次深度挖掘。我们满怀憧憬,经由教师们的并肩协作与持续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将日益精进,以更贴合学生实际、更顺应教育趋势的面貌,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铺设坚实基石。
报道:李吉
图片:集团各校
初审:管勤燕
复审:周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