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智慧的“农夫”
王敏
07年参加工作至今都在五山小学这片沃土里耕耘,不敢说有老教师对学校那般感情深厚,却也是觉得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是我接下来要继续奋斗的地方。看着“家”从“简陋”却是温馨的“小地方”搬至新校址,一切的变化是那么的巨大,犹如新生儿焕发着新生的活力,好生自豪。美丽的校园每天的记录着我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学习、工作甚至是生活。
对于我的职业,我一直把它比喻成是一位“农夫”。每天在农田里耕作、劳动,不休不止。偶尔不免会觉得困倦、乏累,要知道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也会有怨言的时候,这个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吧。但是,如今这样的想法在不久前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是什么让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农夫”的想法产生了变化呢?
搬入新校后,学校文化大讨论搬上了日程,校园环境跟上了,硬件设施跟上了,那么就剩下校园文化了,这如同一个人的心脏灵魂,一个新家的内在理念。经过几番大讨论后,学校的校训为:仁智;教风为循循善诱、校风为拾级而上、学风为水滴石穿。对于这几个词语,我是斟酌过的,由最初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深刻,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这得归功于我的课堂,我把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运用到我的课堂中、教学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作为一个村小,外来务工子女居多,这些“山娃”、“水妞”有三大特点:一来自五湖四海,口音重;二在学习母语都费劲的情况下,对英语的学习没什么概念;三零基础,英语对他们来讲是一门新新语言。当然正因为这些“特点”造就了“山娃”“水妞”们强烈的好奇心,这足以成为他们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正所谓治有体,教亦有体!教师应透过关注他们的“学”,从而灵活合理地改变、调整教学方法,用适用的“妙招”“对症下药”,这正是校训里所提到的“仁”与“智”。
策略一、告别喋喋不休,知识需要循循善诱
因为是第二外语的缘故,很多老师怕学生听不懂,便喋喋不休的“填鸭式”讲解,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也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毫无思维能力。特别针对“山娃”“水妞”们,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让其产生厌烦情绪,觉得老师啰嗦,像唐僧一般在念咒语。这就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1、面向全体;记得古人说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想而知朗读在学习语言知识中所占的份重之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真正开口说英语的时间少之又少,随着学生学习的科目多样化,甚至他们朗读英语的时间也是缩减至几乎为零。更不谈大声朗读了。就“山娃”“水妞”而言,他们因为口音的缘故,更羞于开口说英语,完全把看英语代替了读英语。所以面向所有学生大声朗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们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培养语感、能够提高听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所有学生抽出中午的15分钟大声朗读,并且必须做到:1、在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必须用手指点读;2、读的时候必须听到自己的声音;3、边读边做个有心人。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试验,这样的“疯狂英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天中午11点45到12点的时候,同学们都会自觉地进教室,拿出英语书大声朗读。
策略二、告别啰嗦的重复,学生形成“智慧英语”,方能“水滴石穿”
无论是教师单一的重复,还是让学生反复地操练,都会让知识变得干瘪无力,索然无味。1、趣味记忆;任何人学习新语言,都是对单词的记忆尤为头疼,往往读后忘,忘了读如此反复。“山娃”“水妞”便更是如此了,若是单词长眼睛的话,恐怕双方是大眼瞪小眼了,不会读就更记不住。因此教授单词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趣味性的谐音,帮助学生的记忆,比如星期类的单词字母多又容易混淆,记忆三个忘一个的现象是普遍的,可以适时地加点“强作料”:Monday 星期一——忙的、Tuesday 星期二——求死的、Wednesday 星期三——未死的、Thursday 星期四——受死的、Friday 星期五——福来的、Saturday 星期六——洒脱的、Sunday——星期天 伤的。“山娃”“水妞”们觉得英语也可以变得如此有趣,更加深了他们的记忆点,事半功倍。2、“智慧英语”;英语毕竟是第二语言,“山娃”“水妞”们常常一道题目看一半就得出错误的答案,更有甚者对知识一知半解,拿到题目后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解题的关键在哪儿。其实每道题都有一个解题的“关键词”,只要找到这个“关键词”,那么题目就引刃而解了。但是,往往在课堂上学生总觉得老师是在念咒一样,一个知识点要重复几十次,但有些孩子还是会遗漏掉,所以老师嚼一百次不如他们自己说几次,具体地做几次。根据这点,我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在做题目的时候圈出关键词,并且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圈的关键词对做题目有什么帮助。那么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只需要三步就可以了:1、答案;2、关键词;3、理由。通过这样的方法,既省掉了啰嗦的语言,又使知识点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们也能当“小老师”了。
策略三、告别模糊板书,造就学生“一清二白”,成就“拾级而上”
板书是学生理通本节课思路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的目标,确定板示的内容,板上的内容应体现了教学的目标,突出重点、揭示难点,并要有利于学生达成这一目标。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就恨不得把所有和本堂课有关的词汇全都板书,这只会让“山娃”“水妞”更是摸不着头脑,“雾里看花”。比如在讲解动词三单的变化规则时,可以总结:
三单变化规则: 一般 加s
二般 以s、x、ch、sh、o结尾,加es
三般 以辅音y结尾,去y加ies
四特 have----has
事实证明,简单明确的板书比起复杂详细的板书学生更容易理清头绪、理解和体会,让学生的头脑“一清二白”。日积月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综合运用能力。
合理地教与学,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农夫”,这正是学校的校训:仁 智;当在课堂中始终做到循循善诱,而不是急迫的急功近利,才能让孩子们习得知识点,从而消化巩固深刻,正是水滴也能石穿。有了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水滴石穿,我们的学校定会拾级而上,节节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