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活动
课程:寻春趣,探社区——大班组幼儿探访社区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9 字体:[ ] 浏览次数:

《指南》中指出: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孩子走进社区,在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社会规则意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好奇与日俱增。社区生活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幼儿通过探访社区可以了解社区中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在探访社区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同时感受春天里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结合本月大班课程,学幼的孩子们开启了“探访社区”系列主题活动,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脚步,带着好奇心,一起探索我们生活的地方吧!

什么是探访?要去探访哪里呢?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呢?

小朋友们对这次的探访之旅充满好奇与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马上开始这次实践。

大班的孩子对春天的变化充满着好奇,对走进社区寻找春天的发现更是充满着期待!大家共同讨论着、憧憬着!

通过讨论,孩子们用图画和符号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记录,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制定班级探访计划。

孩子们带着雀跃的心情,伴着暖暖的阳光,在老师和志愿者家长的陪伴下,走进了学田小区,开启一场不同寻常的发现之旅。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带领下,一路上孩子们都带着好奇的目光四处找寻社区里的秘密,寻找新发现。

孩子们对各种植物充满着好奇,时不时会跑过来问:这是什么?

参观结束后,大班孩子们回到幼儿园里一直讨论着自己都去了小区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并且为下次进入社区记录下了自己的参观路线,对社区的方位和地理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大班的孩子在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标志”结束后,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标志充满着好奇,在去往社区的路上一直都在四处寻找,探索着不同的标识。

宝贝们拿着纸和笔,边走边画,参观过程中也不忘去记录自己找到的标识。

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垃圾分类站点,仔细聆听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孩子们还准备了《垃圾分类》小挂牌,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将不同垃圾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桶里,还将自己设计的垃圾分类标识张贴在垃圾桶上,对垃圾分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探访社会活动结束后,大班的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将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展开设计。

大班的孩子们尽情挥舞着小小的画笔,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这次探访社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回到幼儿园后坐在一起,交流分享探访后的感受,说一说最喜欢社区里的那一个地方以及自己喜欢的原因。我们还在画纸上绘画着、在同伴面前表达着自己对看到的社区景象或事情的感受。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社区里美好春天的景象,发现社区里的标记和分布。

“生活即教育”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本次“探访社区”的活动在一次次实践、讨论、积累中慢慢行进。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社区的印象也慢慢变得清晰和完整;通过观察、探访、分享与表达,多角度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知道社区与我们的关系,拉近了孩子们与社区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深入地去体验了生活。

从幼儿园到社区,我们的学习从未离开生活,基于生活,又回到生活,挖掘生活资源与课程相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活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