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活动
我有一个“小问号”——大一班幼小衔接课程
发布时间:2024-03-25 字体:[ ] 浏览次数:

《指南》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因此,老师们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真诚的接纳,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幼儿的问题。大一班的师幼一起师汇总出幼儿感兴趣的“小问号”,及时捕捉近段时间里孩子们的好奇兴趣点。

《我班有个小问号》这首儿歌节奏押韵,为大家塑造了一个好奇好问又好学的小朋友形象,内容贴近大班幼儿的生活。大一班的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心和兴趣,都有爱提问的热情。

对幼儿来说,在他们的周围有着太多的疑问和困惑,他们用充满好奇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热情地提出自己心中无数个小问号。为此老师设计了小问号调查表,鼓励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快乐。

在班级的阅读区里增添了《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书籍,供幼儿在区域游戏时阅读,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引导他们在找答案、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班级的自然角里有很多小朋友们带来的植物,每当到了游戏时间,总会有小朋友围着植物观察,讨论着自己的小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带着疑问,孩子们围绕植物的生长进行了细致观察和讨论,他们各有各的奇思妙想。孩子们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于是老师鼓励引导孩子们在赏一赏的同时,也拿起画笔画一画,将自己的问题,与发现的答案都记录在纸上,让他们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生长的独特魅力。

通过观察,孩子们都有了新的发现,“原来植物并没有枯死,只是到了春天才冒新芽”“原来豆苗可以长这么长”。

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索中收获。我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仍在继续,还有更多新的问题,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和解答。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有能用到工具的地方,每当孩子们拿到各种不同的工具时,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常见的工具都有哪些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调查表上画下了自己见过的工具,并和小伙伴分享。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引发幼儿的深度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

户外运动时,小朋友的跳绳柄脱落,从地板洞里掉了下去,看着小小的洞口,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积极地出谋划策。

孩子们在思考探索中,迸发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解决方法。

孩子们来到木工坊寻求合适的工具,带着他们认可的工具来到洞口开始了“营救绳柄”总动员。孩子们亲自动手探索,寻找着最佳的解决方案。

就在大家非常苦恼的时候,有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工具,大家都非常好奇。

“新工具怎么长得这么独特?”“新的工具真的可以把跳绳柄夹出来吗?”大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自己拿起新工具尝试起来。

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跳绳柄终于被取了出来,孩子们也通过自己探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明白了想要解决问题,就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我有一个“小问号”》 的主题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孩子们的探索仍在继续,老师应该成为支持者和观察者,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到活动之中,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展现自己时感受成功的喜悦。

e03d3de4f1a3ae46dc69d47a666f500.jpg

7fc63a47e63add8985e73d3c832edab.jpg

bccd25fa79510a8c4de5ef1ae744aa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