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育儿
小班新生入园锦囊之——心理准备
发布时间:2024-09-11 字体:[ ] 浏览次数:

亲爱的小班新生家长,您好!

时值初秋,遇见美好,我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即将解锁人生新身份,带着对爸爸妈妈的眷恋和对新环境的期待走进学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即将开始,宝爸宝妈们是否和孩子们一起做好入园准备了呢?宝贝第一次上幼儿园,家长们心里都有许多的担心和焦虑,为了能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及环境,我们特意为家长们准备了这份“小班新生入园锦囊——心理准备”帮助宝贝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心理准备——幼儿篇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从“家”到“幼儿园“这种环境上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心理上的变化。要想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因此,家长应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让他对幼儿园产生美好的向往。

认识幼儿园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幼儿园周边参观,让他亲身感知幼儿园的环境,感受幼儿园的气氛。在这过程中,可以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认为那是一个快乐的地方,爸爸妈妈每天放学之后都会来接我!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还可以给孩子看一看之前幼儿园公众号发出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玩具等等。

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长们可以经常和孩子说:“恭喜宝贝要上幼儿园啦!上幼儿园就代表你长大了。”树立长大就要去上幼儿园的观念,让孩子逐渐对去幼儿园充满期待。

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园生活

家长和幼儿可以在家以游戏的形式扮演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园的生活,让宝贝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通过绘本了解幼儿园生活

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中,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家长也可通过故事中的一些小技巧,融会贯通,寻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

推荐绘本有:《幼儿园的一天》《我爱幼儿园》《魔法亲亲》《阿文的小毯子》《汤姆上幼儿园》《小魔怪要上学》《大卫上学去》等等。

心理准备——家长篇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和家长们亲密无间,一时间离开孩子,很多家长也会不舍得、不适应,还会有很多担心。所以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有的家长也会有。所以,做心理准备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家长朋友们。

调整心态,不做负面的心理引导

家长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时常在言语中流露出担忧,孩子虽小但很敏感,很容易受家长的影响,认为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

相信孩子,信任老师

首先要相信宝贝,树立其信心,坚信宝贝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您和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其次,我们家长也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认可老师的专业素养,相互多沟通了解,您的尊重、信任和配合是对老师最好的激励。

做好心理预期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应该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知道这些特殊情况出现的原因、了解如何应对。

(1)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怕生?

新小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通常会表现出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会哭闹、打人、撕咬、摔东西等,特别敏感的孩子还会出现睡梦中哭闹。

(2)为什么孩子一上学就老生病?怎么办?

入园的适应阶段,孩子们情绪波动大、体力消耗大,身体容易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出现易生病的现象。家长们需要引导孩子及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的身体循坏代谢也会逐渐趋于规律。

(3)小班孩子真的可以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啦!对于刚刚年满三岁的孩子来说,很多生活环节需要大人的帮助,老师会引导、鼓励和帮助孩子锻炼这些生活技能的,相信在幼儿园生活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生活技能会有长足的进步。当然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锻炼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坚持幼儿园里培养的良好生活习惯。

(4)我的孩子不喜欢午睡怎么办?

老师一般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从安静闭眼休息开始培养午睡习惯,家长也可以在假期里开始引导孩子及早调整作息,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5)孩子挑食,甚至不吃饭怎么办?会不会饿肚子?

孩子出现挑食或不吃饭的行为时,老师会通过有趣的语言引导孩子用餐,同时也会观察孩子的用餐基本情况,不会让孩子暴食或不食。所以家长们可以放心,老师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的。但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情绪起伏大、体力消耗也很大,回家后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补充一些健康的食物。

(6)孩子与孩子之间出现冲突矛盾怎么办?

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因为孩子语言还没有发展完善,很多想法和情绪孩子不会表达。可能动作发展大大快于语言的发展,所以孩子会忍不住用动作表达。

遇到此类事情,首先家长自己千万不能心急,建议先去与当天带班老师沟通,了解事情原委,相信老师可以做出正确的处理。另外,在幼儿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最佳的心态跟孩子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别离”,让他们自信地迈出成长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