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满怀着期待,听了
老师的语言让人感动。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老师都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如在指导体会“我”的调皮劲时,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笑盈盈地说:捂得还不够紧,姥姥还可以看得见呢!我看你嘴角带着浅笑,一定以为自己的鬼主意得逞了。这样充满了期待和蛊惑性的语言,学生谁还不愿意来读呢。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老师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老师饱含激情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他用情感拨动了学生心底的琴弦。
他还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像,指导说话,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如在体会作者对姥姥思念时,设计了如下说话训练:
当你看到“老牛和兔子”这张剪纸时,你感觉姥姥仿佛在对你说些什么?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出现了这样精彩的发言:
生:姥姥仿佛在对我说,你在外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
生:姥姥仿佛在说,你要常回家看看。
生:姥姥仿佛在说,你要努力学习,找到工作时带姥姥去看看外面那精彩的世界。
这样充满了个性化和智慧的语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和诗性韵味,让人感动。
又如: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我的心境与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
这一处说话练习的设计,也同样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发言:有的说忆及童年那美好的回忆;有的说姥姥慈祥的脸庞;有的说娴熟的剪纸技艺。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
本堂课老师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渗透于各个环节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思一边想像,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好几处课文中的"文化细节":神、无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别是在“耍赖”“挑剔”“刁难”“调皮蛋”这些词语上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读出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以语文素养的系列化训练为纬,进而追求“三维目标”的高度达成。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