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用计算器计算》
发布时间:2017-08-05
字体:[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上周三听了顾文彬老师执教的《用计算器计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尽管这节课是计算教学,但学生学起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兴趣盎然。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目的的过程。活动也是认知的基础,任何发明创造都从动作开始。新的教学理念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活动中学数学,往往在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正如
陶行知
先生所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本课
顾
老师将书中的“你知道吗”放在课的开始,借用了学生熟悉“幸运52”中的一个环节,即主持人通过一些词或句的不断提示,让选手猜测,直至猜出是什么的形式出现。以这种游戏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练习中培养学习习惯
叶圣陶
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及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刻都在悄悄地发生积极的影响。一节课,无论是学习新知还是巩固练习,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课的练习,独具匠心。由于计算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优势及使用方法学生几乎人人都知道,因此
顾
老师在编排练习时也是精心设计。练习1“初试牛刀”主要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出用计算器计算时的注意点,提醒学生看清数字和符号,选对按钮,养成做题认真细致的习惯。练习2“人机对抗”,当
顾
老师提出人和计算器进行计算比赛时,班上没有学生敢举手,都认为人和计算器比赛,人肯定输,在
顾
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终于有一位学生勇敢地举起手。然而比赛结果并不像学生想的那样,最终以平局结束。原因就在所算题目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通过比赛使学生意识到并非所有题目都需要用计算器,有时用口算更方便。练习3“活学活用”学生根据题目灵活选择计算方法。通过三次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探索中找到学习方法
课堂上当老师出示8个1乘8个1时,学生很快想到用计算器计算,然而计算器算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说明这样一道数位较多的乘法算式,计算器也束手无策。这
时
老师先让学生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当学生无从下手时,
顾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办法,而是给出了一个锦囊妙计即华罗庚的一段话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探索交流,不仅找到解决这一题的方法,同时也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谓受益匪浅。因此在计算9个1乘9个9时,学生很快找到解题策略。通过这两道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