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育随笔
《姥姥的剪纸》评课-丁玉英
发布时间:2017-08-05 字体:[ ] 浏览次数: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几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让作者魂牵梦饶,难以忘怀。整篇课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陆红兵 老师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他本着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披文入情,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姥姥的情感世界。

我觉得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有:

   一、扎实的字词教学

姥姥朴实平凡,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陆红兵 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课文中的几处“细节”:刁难、要赖、栓、缠。这些词语上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走进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当读到“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栓在屋檐下。”这句话时,我不禁被姥姥对孙儿的疼爱所打动。一个“栓”字如此传神。 陆红兵 老师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1、“栓”是什么意思?2、姥姥是用什么栓住“我”的?3、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7~12自然段。4、从姥姥的剪纸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边读,一边思,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对“栓”字的解读,从表面到内在,层层深入地感悟,祖孙之情,姥姥对“我”的疼爱之情,学生已感同身受,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它如同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陆红兵 老师扎实的字词教学,让学生 感受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感悟到了姥姥对“我”的浓浓情意。

二、教师的语言让人感动

无论是导语,过渡语,评价语, 陆红兵 老师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如在指导体会“我”的调皮劲时,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捂得还不够紧,姥姥还可以看得见呢?”这样充满期待的语言,学生谁不愿意来读啊!又如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老师在音乐的渲染下饱含深情地叙述了一段话,之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就想起------,想起------,想起------,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学生有的说想起童年那些美好的回忆,有的说想起姥姥慈祥的面庞,有的说想起姥姥布满茧子的双手,有的说想起姥姥娴熟的剪纸技艺。此时的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的引读下,心境与梦境也随作者飞扬,深切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学生已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心境。

    陆红兵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一课,让我领悟到,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感悟,反复品读,用诗样的语言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定能让学生胸有臆,入境始觉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