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大坏蛋!”
熟悉这句童谣吗?你可做过“大坏蛋”?
成人很重视孩子的诚实,如果孩子说谎,简直比孩子考“零分”还让家长暴跳如雷,为什么呢?因为谎言是对听者的不信任是对听者能力的“轻视”,至少说谎者当时都认为“他反正不知道”,比如:考试不及格,如果孩子骗你“我们没有考试”,你也就丧失了一次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本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的“补课”可能就被延误了。说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父母,谁愿意被孩子排斥,谁愿意被孩子轻视,谁愿意因谎言使孩子丧失进步的可能呢?所以会很生气,甚至要打孩子一顿。仔细辨别一下被孩子骗了后的感觉!
一、留心自己的谎言
多年来,一直为自己曾经打过一个孩子而非常懊悔,记得那时自己上高中。一个夏日的周末,邻居家的小森森跑过来告诉我:三姑,你同学找你,在电影院门口。我哪里会想到一个7岁 左右的孩子会骗人呢?可结果恰恰是我被骗了。因为当我扑了个空后纳闷地返回家里时,小森森“得意”地大笑:三姑,我骗你呢!我当时真是气晕了,因为本来就很忙天气又热,我却被一个小毛孩骗了,所谓恼羞成怒吧,我不由分说就狠狠打了他几下……最后当然是森森的哭声惊动了家人,我被训了一顿……
待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倒真是非常羞愧,因为平时就爱逗小森森,知道小森森思念在外地的爸爸,于是经常会逗他:森森,快看,那边来的是不是你爸爸啊……
生活中,有多少类似我这样的不经意的“谎言”,或者“玩笑”呢?做了大人,是不是就有了比孩子多的“说谎权力”呢?作“改错题”可能比“自我检查”要容易得多,同样做大人的也更喜欢纠正孩子的不是。但很多的时候,我们只要静下心来反省,就会发现孩子的“不是”与我们的“不留意”是多么地匹配。所以,预防孩子说谎的第一条就是“留意我们自己的谎言”,同时也不要过于苛求孩子的诚实,毕竟“谎言”并非都是恶意的。
二、不要随便承诺
如果孩子向你提要求或要你做某种保证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别图一时方便“先答应下来再说”,或者为了显示做父母的“能干”而有求必应。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好,过两天爸爸给你买!——唉,太贵了,算了,买个别的吧!
行,星期天我们就去!——今天可能要下雨,我看算了吧!
……
你可能最后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履行你的承诺,这反而比事先不答应孩子还要糟糕几倍。因为不答应,不过会使孩子一时不高兴或扫兴,但不会让他满怀希望地等待,结果仍然是一场空。就好像将一个人抬得很高后,任由他摔下来一样,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如果你经常对孩子承诺,又经常食言,那你原本就在做不负责任的榜样,就不要奇怪或气愤孩子怎么总是“说归说,作归作”了!
因此,不要随便对孩子承诺什么,不要以为“小孩子不要紧,过两天就没事了”,要重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言行守信会让你赢得尊重,赢得教育孩子的资格和机会!那么,在答应孩子之前,你必须学着这样做:
“让我想一想!”这可以让你较冷静地去对待孩子的要求,考虑一下:合理或不合理,可不可能满足,怎样才能满足……有了这层思考,你就不会任意开出“空头支票”了!
“如果……那么……”做具体的条件假设,以免承诺落空!比较:如果星期天不下雨,我们就去!——星期天,我们就去!你当然知道:如果星期天真下雨而没去,前一句给孩子带来的失望感更少些,因为孩子已有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你没有“说话不算数”!